孔子是否相信周易占卜是一道经典问题:他是否认为周易占卜是一种真正的预言方法并完全倚重它?
2023-04-07 16:32:11
《易传》是一部距今已经两千五百多年的著作,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,是对《周易》的解释和说明。然而,对于《易传》的作者,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。
有一种说法认为,《易传》是孔子所作。长期以来,这种说法一直占据着主stream的地位。支持此种说法的学者认为,孔子在《论语》和《春秋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与《易传》最为接近。孔子曾经将《周易》视为一部哲学书,而将占卜只是其手段,这与《易传》的看法相吻合。此外,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流派与《周易》所蕴涵的价值观和思维体系相去甚远。
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,《易传》不是孔子所作,而是由孔子的门生整理记录后成书的。这种观点是近现代所出现的,并且得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的支持。这些文献通过分析后认为,《易传》中所呈现的思想与孔子的著作有些微小的不同。
虽然关于《易传》的作者存在争议,但是孔子对于《周易》的看法在其著作《易传》和《论语》中都有所体现。《论语》中有着大量的语录证明孔子是一个无神论者。例如,《述而》中记录着孔子的话: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。”同样的,其他的篇章也都表明孔子不信鬼神,不信祭祀。
然而,在《易传》中,孔子也表现出了对于祭祀的赞同,并没有对其加以反对或批判。更为重要的是,孔子看重《周易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,他认为,占卜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,真正的目的是通过道德教化来完善自身的品德,修炼身心。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存在偏差,那么占卜也就无意义了。
但是,孔子同时也注意到,《周易》的占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社会秩序和民心的作用。因此,他并不否认鬼神的存在,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赞成占卜。这表明,孔子在对待祭祀和鬼神等问题上,并不是一味的排斥和否定,而是有着良苦用心和自己的一套理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