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 为什么清明节总是下雨
谈到清明节我相信,广为人知的第一句话将是著名的“清明节雨”,并且一直有人说“艺术来自生活”。的确,清明节总是给人细雨的印象。 ,那为什么在清明节总是下雨旧历书介绍你。
从唐代开始,清明会下雨
自古以来,每个清明都必须有下雨的传统。唐代诗人杜牧写诗《清明节大雨》,至少是为了说明清明会下雨。
《中国朝代的气候变化》一书表明,隋唐时期,中国东部的季风地区表现出“四湿”和“三干”的特征。四个潮湿时段是590-640、710-740和810 AD。 -820年,880-900年。
杜牧出生于803年,卒于852年。828年2月,他进入洛阳,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。可以说他年轻时在中国处于一个相对潮湿的时期。可以推测,他从小就拥有更多的机会来体验“清明的雨季”。然而,在他成为官员之后,中国的气候总体上变得干燥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江南地区的清明雨仍然很大
数据显示,1949年至2015年的66年间,清明节武汉地区出现了41年的降雨,降雨机会超过60%。自2008年清明节以来,武汉节假日三天没有下雨。仅在2010年。从该年4月中旬至初年的降水天数分布来看,它确实证明了江南地区在清明节气期间最喜欢下雨。
但是,根据1951年至1980年和1981年至2010年部分省会城市清明节的降水量,发现改革开放后清明节的降水较少,但清明节的降水量却较大。南部通常比北部更多。
进入21世纪后,清明雨又增加了。特别是在北京,2001年至2010年清明节期间的降水量一直与杭州,南京和武汉的降水量相同。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,全国各地的清明节降雨次数似乎正在增加。
冷暖的空气相遇,清明后会下雨
一般而言,在清明时期,北半球的日光显着增加。这时,西太平洋的亚热带高压也增强了,向西延伸,西南风开始增加,将温暖潮湿的空气从海洋输送到我国南部。但是,冬天剩余的冷空气仍然“顽强抵抗”,这导致冷空气和热空气会聚并产生降水。
气象专家进一步解释说,民间谚语是:“ 3月3日,9月9日,到河边去。”这是指此时的清明不仅有风,而且还有冷空气,使冷热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收敛,而清明雨主要是由于冷热空气之间的气流汇合而形成的。另外,由于清明节的降水多为连续性降水,因此四月大部分城市的毛毛雨都是特殊的天气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