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经》是“象”是“卦”是“心”
《易经》是“象”是“卦”是“心”
“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”,“一”是心,“一切”是世界(人、事、物)。“一”是能做梦的心,“一切”是梦中的世界(人、事、物等现象),做梦的心没变,卦还是那个卦,象还是那个象,心还是那个心,卦、象、心没变,只是涵盖的东西每次不同,对应的事物不一样罢了。
“心无外法,法外无心。”
“法”是一切万物,一切道理,一切程序,一个总代名词;心,是本身,本身就是心。心是理体,行为是个作用,生活就是行为,就是作用。心境一如(那个样子),理事不二,心要清净,心要平等。办事认真,待人周到,本身生活行为上的发挥就是开悟。开悟,要走开悟的路子,谈神通妙用是小技,是附属品,不是根。做事就是开悟,待人接物就是开悟,用心至诚,恭敬,就会开悟。诚敬是开悟的门径、门路,不具足诚敬,你就找不到开悟的路。从日常生活去悟,(诚敬是开悟的金钥匙),我做得了主,才叫我,万法归一,一与自然相应,一心与一心交感,境界就现前。极小同大,小能容大,极大同小,大能容小。即以大入小,以小入大;把一个易卦,易象,易心看成一个大世界,把大世界融入易卦、易象、易心的小天地。以小见大,以大见小,方可通达妙用。
易学修学的路子、层次是:信—信心、解—见解、行—践行、证—求证。
心法是妄念、妄想。心是一,是一个信心。法是人、事、物,是与我一心对应的一体,不是二,是无极不是太极,无极生太极。无极是根,是道,太极是用,是德。冰融化了是水,是由意识变成精神,进入一种生命状态;水蒸发了是蒸汽,我们肉眼看不见了,但冰就在蒸汽中,因为蒸汽可冷凝成水,就可以把它们放入不同形状(我们不同的大脑)各异的器皿中,结晶成冰。蒸汽之外的世界是不同维次的空间,对我们来说就是“神通”的世界,更高的智慧境界,时光隧道;只是我们不能亲历,无法描述而已。蒸汽是无极状态,即神通妙用状态,是易心状态;蒸汽可冷凝成水的状态,是太极状态,是易象状态;蒸汽亦可结晶成冰的状态,是八卦状态,是易卦状态,是有形,有色状态。我们是冰块,只不过升华是用精神和爱的能量,而不是用加热方式来促成。我们的物质之身,只不过是冰块而已,精神是水,心才是蒸汽。探索自己的心灵,才可以接近自然状态,才能回归生命的纯真状态。即我们从显意识回归潜意识,从潜意识回归本体状态,即无师自通状态。即波的状态不同,频道不同,接受的信号不同,易象、易卦只是信号,信息载体,桥梁,其信号、信息是从“一心稳定”里解读出来的。易心才是开门的钥匙,有心是有意为之,无心是无意为之,“一心”才能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,成片的灵感和智慧才能出现,才能感应易学的无见无为状态。
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”,向无限度,无限广度,无限深度,无限细微的领域展开,与自然和谐同频,感受天人合一,感天知地。突破平面时空,立体时空,感应多维时空,用心灵认知世界,了悟因果,把握人生。能使万物起作用的那个就是根,以易为工具,以“一心”为基础,才能跨玄通灵,通灵达神。在易学实践中,“观其势”是整体,是系统,是观其气格,气势,气运,这是观的根本;“观其形”是构成格局的实体,是局部,是层面,入不了心髓,见不了真知灼见,难觅微妙。我们应经常熏习”一心“的能量,状态,才有把握的力度。一心是信心,信心是圆满的器皿,有了信心,有了器皿,才能把见解盛进来,有了见解,我们就可以践行这些见解的真伪,践行完这些见解后,求证出一个结果来,这个最终的结果,就是我们开悟的果实。没有信心,只是一知半解,器皿破损,把接受的见解都漏光了,漏掉了。所以确立信心,信心不二,不二信心,才是万里长城走的第一步,然后把正确的见解分辨清楚,理出自己的头绪,才可以行动,才可以操作,践行,用实践的标准检验见解,才会得出一个确实的东西和答案,才能证得圆满,这是易学的教学层次。一个智慧的老师是培养“富翁”的智慧,不是嫁给智慧的“富翁”,嫁给 “富翁”是没有话语权的,娶进“智慧”,你才有主动权。世俗点说,效用在业绩,大用在心行。要想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,就要在别人贪婪时退缩,在别人恐惧时精进。
一旦开悟,大疑大悟,小疑小悟。可这个疑的时候,不可胡思乱想,胡思乱想里面有邪见,不能开悟,障碍开悟。我们必须亲证,才能悟入。自己不能亲证这个境界,那不叫开悟,不叫做断疑释惑。这个“信”字就是开悟,悟了就信。疑的时候就是不悟,当然也不信。必须明白这个道理,“邪见生疑,正信断疑”。
一般地,大众是以有为求有为,进步一些的人士是以有为求无为,圆满者是以无为生无为。信自心,不外求;不信自心,你就会向外攀缘,攀缘的结果很苦涩,不成正果。从我们最难放下的地方下手,契入,才能进步,才能开悟。一问一答,断疑生信。
学问,学就要问,不问到哪里去学,程度不够的提不出问题,完全明了的也没有问题,他全都懂了,这种人没有问题,另一种人统统不懂,他也没有问题。现在的教学,是讲学,不是教学,你没办法开悟,解决不了疑难,破除不了疑惑,非研究讨论,才能帮助我们前行,帮助我们开悟。教学,是教你觉而不迷,从迷惑中觉悟出来,不是教我们愈过愈苦,愈活愈累。不要以为天天在听,听了有时也把意思错会了,曲解了。说一听就明白就懂了,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人,是具足上根之人,我们不具足这个根性是明白不了道理的。我们没有问题了,表示我们没有进步,除非大彻大悟,通了,若非大彻大悟,问题在天天增加。到彻底悟了,就是大悟不拘小节,顺逆皆自在,说是对,不说也是对,悟了之后才是自己的,横说竖说,深说浅说,长说短说,得大自在。没悟之前,说了是错,不说还是错,要守定老师的规矩,见解,学问。几时开悟了,就可以无所不包,无一不容了,所以一通百通,通了之后,还要守住一门学问,做模范,做典型,周而复始,绝不中断,你才会有成就,不在乎听众、客户多少,一两个人听都行,要紧的是不能中断,要紧的是守定一门,形成自己的状态。学杂了,学多了,不能成功,始终一门,长期熏习,这个功德利益就大了。所以,我们在清楚别人时,一定要清楚自己,才叫智慧,成功者。在我们没有开悟之前,践行开悟果实(结果)之前,我们必须循规蹈矩才能成就,否则我们就迷失了自己的方向,永远在井底。
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。不变是已经成就了,随遇而安,是佛,是大彻大悟;随缘是随顺众生,度化他们觉悟;随缘不变是菩萨,在随缘中,去求不变,是德,是个作用,是洁身自好,不度化世人;随缘随变,是凡夫,是众生,是跳不出三界外,还在五行中的芸芸众生。不变的是清净的心,是学问的理论依据,原理原则;随缘是方式方法,随着时代,地域,人群常常加以改变、调整。随缘不攀缘,把得失心去掉,得而不喜,失而不忧,才能把功夫做出来,厉事练人。心不异法,法不异心,才能开悟。心异不一,不能开悟。显示一心就开悟了,只有恍然,才能大悟。明了不动心,才是大智慧。修己要自悟,自证;教人要开悟,自修,自度。一个人没有大彻大悟,就不能离开老师,就是师友都不能离开,当然,志不同,道不合,不能成就,勉强不得,不能勉强,这个我们必须要记住。在这个时代,我们要能够亲近明师,亲近善知识,这是我们能不能成就的第一个因缘,不可疏忽。嘴皮子上的学问,没有用,是“口头禅”,不是真功夫。悟前择善执著,悟后自由放开。悟前需导游,悟后需自主游。
诸位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:教学是因人施教,因学习者的各自根性不同而施教,不是老师有选择。我们是因病选药,不因药选病,药的功效是治病,病治好了,药就是好药,是第一,药有治病的功能,不能说哪一种药好,哪一种药不好。最好的药不对自己的症,一治反而把这个治坏了,那就不好了。对症,病就治好了。教学的目的是各自问题解决了,就是圆满了,有花,有果,自己收获健康了,没有问题了,就好了。病,是缘,人,是因,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行,没有深厚的心行,只有缘相同,心行不相同,果报成就不一样。病是问题,人,是方案,学,是因缘,习,是真干;光知其然,行所不能,成就不会现前。所以,明师是治因救果,治人救病;世人是治果救因,治病救人;身在三界内,不在五行中是明师,身在三界内,还在五行中是世人。诸位要懂得有即是无,无即是有的哲理。把病舍去,健康即来;把财舍去,富贵就来;把知识技法舍去,智慧也要来;什么都没有了,就是什么都有了,什么都不缺,多自在。也就是法外无法,心外无法的道理;法是寄宿,心是回家;也就是我们经常要出门、出差、旅游、观光等,这就是法;我们经过旅途劳顿,疲惫奔波之后回到了家,这就是心;心和法是一体,法和心是一同,心外面没有法,法外面也没有心,易卦、易象、易心是一回事,不是两码事。但是,这个里面有很深的道理,我们要细细的去想,去开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