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?清明节有多久?
清明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与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由此可见,清明节在中国人眼中是多么重要。那么这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呢?清明节有多久呢?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。
清明节的由来
清明最开始只是一个节气,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的说法。 清明据寒食节很近,寒食节主要习俗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,秦汉时代,祭扫坟墓风气大盛,人们还常常把扫墓延至清明。朝廷鉴于民间寒食、清明已相沿成习,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,清明到来时,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。 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,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。 宋元时期,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。不仅上坟扫墓等仪式在清明举行,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、蹴鞠、荡秋千等,也都融合到清明节的习俗。
什么是寒食节?
寒食节:在夏历冬至后105日,清明节前一二日。是日初为节时,禁烟火,只吃冷食。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、踏青、秋千、蹴鞠、牵勾、斗鸡等风俗,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,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。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。寒食节起源,据史籍记载:春秋时期,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,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、不离不弃;甚至“割股啖君”。重耳励精图治,成为一代名君”晋文公“。但介子推不求利禄,与母亲归隐绵山,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,介子推坚决不出山、最终被火焚而死。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,将其葬于绵山,修祠立庙,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,以寄哀思,这就是“寒食节”的由来。 春秋时期至今,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,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,这一天吃冷食、祭祀、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。伴随着岁月的流逝,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,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,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、廉洁、政治清明的赞许,却是千年如一的。
清明节有多久?
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“时年八节”之一,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,节期很长,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,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,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,也叫做民族扫墓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