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社交恐惧,我是如何拯救自己的?
曾经,我是一个“社交恐惧”患者,我身上有很多标签——“害羞”“老好人”“内向”“自闭”。
遇到难题时,我宁愿一个人翻书查资料,也不愿意问下周围的同学;一起工作时,我宁愿多干些活,也不想和大家交流;买东西时,我最怕别人给我推荐,更不会讨价还价,哪怕是衣服,我宁愿到网上买,也不愿去线下店;发微信时,我会思前想后,这条消息发过去,对方会怎么想?一顿长时间的纠结后,发了个:在吗?坐火车时,我通常选过道的座位,因为需要走动的时候,就不用对身边的人说“麻烦让一下”。
现在,我仍然像一个“社交恐惧”患者,或许在他人看来,我还有很多标签。但是,现在我可以流利顺畅地讲课、表达;我参加了辩论赛,拿到了最佳辩手;当发生矛盾时,我会说:你刚才说的话,我听了不舒服……
现在回头看,发现不知不觉居然变了这么多,发现改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。
许多人聊到自己的“社交恐惧症”,总是会用很大的词:我很内向、我容易紧张、我太敏感了。这些词太大了,大到听到这些词就会害怕,就觉得根本无法改变,觉得这些标签会伴随自己一辈子。
其实不妨这么想:我在和谁聊天的时候会感到紧张,有和我聊起来我不紧张的人吗?
当我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,忽然发现,自己在好朋友面前一点也不紧张,有时候还会“皮一下”。
我是在什么场合表现出内向的呢?我发现,我在家里很爱说话,但到了工作场合却很内向;在熟悉的人面前滔滔不绝,在陌生人面前却不想说话。
当我把自己的思维拉到具体的情境中,我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所在:我害怕在陌生人面前说话。这种恐惧其实是边界:我怕他们侵犯我的边界,怕他们侵犯我的生活;这种恐惧是不安全感:我怕他们伤害自己。
这种恐惧既保护着我,又限制了我。它既是我的盔甲,又是我的软肋。我可以继续穿着它,让它继续保护着我;我也可以打破它,这样我就成长了。
发现自己的问题后,我也试过去找原因:是多年以前自己的某句话被陌生人指责了?是多年以前自己的父母没保护好自己?是多年以前某位师长让我不相信陌生人了?
直到遇到了阿德勒,我才豁然开朗。阿德勒说,你的生活模式,完全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,与其他人、与以前发生过什么都无关。他认为,人之所以性格扭曲,是因为他出于某种目的,主动选择了这个扭曲的性格,不幸的童年只是他的借口。
有个女孩,一和陌生人说话就紧张、脸红,说自己有社交恐惧症,始终不敢向心仪的男生表白,内心非常痛苦,来找阿德勒做心理咨询。阿德勒会告诉她,爱脸红的毛病是她自己的选择。
为啥呢?因为对这个女孩来说,被别人拒绝是比脸红更可怕的事情。害怕表白被拒绝,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敢表白,所以才发明了脸红的毛病。这样她就可以说服自己:“我要不是有社交恐惧症就会去表白,就会得到爱情。”
按照这个逻辑,肯定是某种好处让我选择了不愿和陌生人说话,这是我主动选择的。好处是什么呢?有了这个标签,我说错话,别人就会觉得我的出发点是好的,只是不会表达;有了这个标签,我做的某件事失败了,我可以告诉自己我其实很有实力,只是因为“社交恐惧”没发挥出来;有了这个标签,我就有了不出门的理由,就可以一直得到别人的照顾。
如果这些都是我自己选择的,我就可以掌控它。
有了这个认知上的改变,我就明白了如何看待我的“社交恐惧症”。
既然这个标签既有好处又有坏处,我可以选择撕下这个标签,既不享受其好处,也不承担其代价;也可以选择继续带着这个标签生活:当有好处时,我坦然受之,而当别人想利用我这个标签时,可以随时撕下它。
现在,我还是见到人多就不爱说话,但我知道该我说的时候怎么说;我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宅着,但当我翻到老照片想念朋友时,我不介意告诉他:嗨,我想你啦。
回望过去,我的行为并没有多大的改善,但是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,我经历了这四步:
(1)全盘接受:大家说我是“社交恐惧”,我也觉得自己是;
(2)重新认识:我发现,自己并不是真的“社交恐惧”,有时候表现得外向一点,有时候表现得内向一点——他们说的都只是局部的我,只有我自己才能全面认识自己;
(3)寻找好处:阿德勒说,你一直都有选择,所以不是“社交恐惧”选择了我,而是我主动选择了“社交恐惧”;
(4)自由切换:现在有的朋友觉得我能聊,有的朋友觉得我“社交恐惧”,我不再因为这个标签有心理压力,相反,有时候,我还认可和享受这个标签。
其实“社交恐惧”不是问题,对它的态度才是问题。
面对“社交恐惧”,有人觉得我改变不了,有人想我为什么要改变;有主动找人谈话,刷经验值,最后成为战无不胜的“吕小布”的;也有一次次尝试突破自我却以失败告终,只换来一身伤痕的。
社交恐惧本身不是问题,它只是一种生活方式——社交恐惧患者能在社会中生存下来,就证明了社交恐惧本身的价值,我们对自己的指责才是问题。
我们可以选择改变,一往无前;也可以选择留在原地,岁月静好。但是千万别指责自己:别在想改变的时候,指责过去的自己软弱;别在改变不了的时候,指责现在的自己无能。
我们应该尝试着接纳它、掌控它,和它一起生存;尝试在该说想说的时候放声大胆说,不想说话了就安安静静地待着。